采访 l 星火Seiho
原创丨建筑学院(ID:arch-college)
转载请联系授权(微信ID:jzxy-gtn)
清华中期评图结束后,我们对包泡老师进行了一次电话采访。
可能很多同学对包老师印象非常深刻,尤其是公开直播时,包老师那几句简短的点评,“我就说4个字,‘有感而发’,没了。”、“这两个学生的作业和魏娜要求的情感建筑毫无关系,不及格,他是柯布西耶的学生。”由于评图时间有限,包老师并没有展开去说,实际上他对这个课程、对这些学生抱有很高的期待。
同时他也想借这个机会,对上百个加了他微信的同学说声道歉,实在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加他,又不好意思拒绝大家的热情。“但是在学术观念上的交谈,我都很高兴。”所以,文末会提供一个与包老师学术交流的渠道,也算是对大家的一个交待。
包泡:在清华这样一个平台上,提“情感建筑”这件事,非常重要,非常有意义。自从中国接受西方建筑文化开始,我们大学都是按照类型化的思维(来教学)。
类型化的思维是新文化运动以后,西方文化的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里有个类型化的问题,这才分出了哲学、地理、化学等等,我们过去没有这个概念,这是西方文化传统的概念。这个类型化概念把我们考入大学建筑当成理科。我那天在会上(中期评图会)说,人类的房子、建筑和城市实际是人类在整个星球上最大的一个载体。在地球上面积最大的,占了很大一块地皮的,就是城市。这个城市怎么产生的?270万年前,在安徽的“人字洞”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猿人,那时候的人都生活在山洞里头,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也还是住在山洞里头。
而到了新石器时代,人类离开山洞,由半穴居一直到河姆渡的栏杆式建筑,开始在平地上盖房子了。又发展成原始村落,考古学家张光直管它叫“聚落”,开始有了部落酋长,部落里最大的房子,就是酋长的房子。从聚落的大房子到农耕社会包括埃及、两河流域的宫殿都是当时地球上最大的建筑物。这个建筑物实际是什么呢?是象征“国王权力”的建筑物。
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,“埃菲尔铁塔”到“帝国大厦”发展成“曼哈顿的摩天楼群”相继出现。这时就不是以“故宫”、“卢浮宫”等等人类帝王宫殿建筑为标志的城市,而是变成了以工业革命文明的摩天楼群为标志的城市。
但是现在到了网络时代,人类走出工业文明了。工业文明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征服自然。网络时代这个观念变了,是从卡逊的1963年<寂静的春天>,1973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。从此人类回到自然怀抱,不是征服自然,开始了人和自然和谐的文明历史。此时城市应该发展成什么样的城市?
不是北京的“中国尊”,不是在深圳前海再复制一个“曼哈顿”,不是资本和权力的摩天楼的城市,是有着人和自然的情感的城市。
其实“情感”这个词我在MAD讲了很多年了,从我02年关注马岩松开始就在讲,他的“浮游之岛”就是感性的。所以那天在会上我讲,魏娜没得过普利兹克奖,但是她敢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,对我们百年来西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方法发起了挑战。直到今天,我们整个建筑体系还是分析式的。建筑的功能以建筑为主,先画图,然后园林绿化,最后出个效果图。“行业里面专门有了景观专业,设计最终呈现出来跟建筑有关系的往往是景观建筑师的工作,如何种植绿化......”这是15年崔恺在《建筑技艺》上的文章。
这就是典型的类型化的思维方法,这是西方哲学的逻辑思维,我们现在如何找到自己文化天地间情感的思维方法?
要有哲学上的转变。所以魏娜做这件事我很高兴,我希望,我们所有学生都能够做到“有感而发”。根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们怎样丢掉了自己文化传统的思维方法。包泡:“有感而发”是对项目的具体环境的朝朝暮暮反复体会探讨,在陷入深深地思索状态之后才能灵光一闪于天地之情。从感情出发,然后马上得回到理性啊。人家要求的标高、容积率、红线你得满足,然后你到理性,你把这房子做出来之后,你又回到感性:“这样做感人吗?”。
所以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提出了一个“情感教育”的事,我在会上重复了3遍,情感设计思维方法的提出,它的意义已经超出课堂,这是对整个西方教育体制提出了一个思维方法,和西方的“逻辑思维”、“理性思维”不大一样。同样也是要盖房子,我们强调的是这一点。所以说,这个问题实际是一个大问题了。我们整个建筑教育,能不能走出西方体系,我想“情感教育”是个开头。我是要借着魏娜的这样一个题目,把这个问题展开。40多分钟的电话访谈里,大多时候都是听包老师在聊。“要‘检讨’干嘛呀?要‘重新思考’”、“这不是‘感觉’这是‘观点’”,包泡是个十分严格的老师,说实话跟包老师通电话的过程我有些怕,年龄、阅历都差了不止一轮,还没开始正文采访,迎面就是几个批评意见。
不过,庆幸能和包老师聊这么久,很少遇到能这么直白批评你的人。别人碍着面子没说吧,你是自在了,你的“问题”却不会消失。
包泡:说话的语言,青年人还是应该稍微注意一点,可能作为我要求地严格一点,这对你我想还是有好处的。老头很讨厌的,我告诉你。就是我希望你们的思维要确切,不要说一些虚假的话。学术交流的渠道这次放在了微博,微信群不大靠谱,人数有限也容易有小广告。包老师给这渠道取了个名字叫<情感建筑平台>,包老师说过,这群不能有学术以外的内容,一有,不是你走,就是他走。
包泡:所以,就是说对大伙有个交代。我希望还是有个交代,别叫人感觉这老头怎么那么可恶,我没什么可恶的。但是我会把一些我对五四以来我们如何接受西方文化,另外对当前的一些文化,我会有一个直接的批评。
大家关注一下魏娜的微博:“魏娜_WEI建筑设计”,看3月16号发的微博,有个公开的“情感设计”交流群。大家可以在“微博群”内发送学术相关的问题,魏娜和包泡老师会在群内作相关的回答和交流。
有什么问题也欢迎评论区留言,
这条推送,包老师会看。